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病变

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病变

概述:Thygeson浅层点状角膜病变(Thygeson superficial punctate keratopathy,TSPK)是一种病因不明、与系统性疾病无关的慢性隐匿性角膜上皮炎。病史长,有间歇性异物感,结膜反应轻微,症状自发性缓解或加剧。出现特征性的角膜病变,通常结膜不受累。偶有报道发病早期出现轻微的结膜炎。疾病常在症状完全出现之后才能确诊。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大多数学者认为TSPK发病没有性别差异。本病多发生在24~36岁,年龄2.5~70岁,平均29岁。

病因

病因:病因尚不明确。Braley与Lemp报道过从2例患者角膜上皮分离出病毒,但大多研究并未培养出病毒。人类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可能的致病因素,因为它是一种能感染眼表并产生微小炎症的病毒。但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2例患者的组织标本中并未检测到HPV的存在。Ostler提出TSPK可能是由一种慢病毒所致病,但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这一假说。也有人提出变应性是TSPK的病因,因为某些患者常合并有湿疹荨麻疹或哮喘,且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但是涂片检查并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其他变应性疾病的证据。Darrel发现HLA-DW3和HLA-DR3抗原与TSPK有关。与这些抗原有关的其他疾病还包括谷蛋白致敏性肠炎(gluten-sensitive enteropathy)、Addison病、原发性Sjögen综合征、Graves综合征、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TSPK发病机制不明。结膜刮片显示有非典型的上皮细胞,胞质中有空泡,偶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变性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菌培养显示结膜菌群正常。Tabbara等对55例TSPK患者中的10例作角膜上皮培养或电镜检查,发现上皮并不易取材,提示基底膜与其半桥粒连接未受损伤。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包括畏光、异物感、灼热、流泪和偶发性视物模糊。结膜可以轻微受累,也可能完全不受累。角膜可见典型的上皮间卵圆形或圆形点状沉积,由许多分散的、细小颗粒状、灰白色点样混浊聚集而成。这些三维椭圆形或圆形上皮间混浊常发展成一个隆起的突破上皮层的中心,偶尔可见细小、可能由黏液组成的头发样丝状物。角膜病变边缘不整齐,有时会呈现星状外观,而这些星状或树枝状外形易被误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病灶为3~20个。偶尔会出现轻微的上皮和上皮下水肿,但未发现细胞浸润现象。混浊易消失且部位多变,最常累及角膜中央和视轴。疾病的自然病程常为1~2个月,以后逐渐缓解,6~8周后复发。静止期病变完全消失,仅留有上皮下瘢痕。
    在疾病进展期,灶性混浊可扩展到浅层上皮,荧光素和孟加拉红(虎红)染色阳性。缓解期,病变静止,外观呈上皮内扁平灰色点状,不能被荧光素或孟加拉红染色。
    角膜知觉通常不受影响,少数患者角膜知觉会有轻微减弱。该病多为双眼先后发病,单眼发病率小于1/20。结膜反应小或无。慢性病程,可持续20~30年以上。慢性症状和体征可能对治疗无效,但可自行缓解。急性期症状对治疗有效。

并发症

并发症:无明显其他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病毒学、免疫学以及细菌学检查,可用于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无其他特殊的辅助检查。

诊断

诊断:根据本病特点诊断不难,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排除性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根据本病的特点鉴别诊断并不难。与其相鉴别的疾病包括:葡萄球菌睑缘炎性上皮性角膜炎、肺炎球菌性结膜炎、脂溢性睑缘炎、干燥角结膜炎、神经营养性和暴露性角膜病变,以及春季角结膜炎和外伤性角膜病变等。TSPK可通过以下几点与腺病毒性角结膜炎(或流行性角结膜炎)相鉴别:
    1.无结膜炎症状。
    2.无耳前淋巴结肿大或眼睑肿胀。
    3.与流行性角结膜炎后期出现的上皮下较大的浸润病灶相反,TSPK表现为上皮内粉笔样(chalklike)混浊。TSPK还应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复发性上皮糜烂综合征、红斑痤疮、Reiter综合征、麻风、麻疹性角膜以及药物性角膜炎等相鉴别。

治疗

治疗: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有效地治疗急性期TSPK。但某些证据表明皮质类固醇可延长病程。Thygeson的早期报道指出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疾病持续时间不会超过6年。因此,认为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延长该自限性疾病的病程。因此,应采用低剂量给药。
    治疗性软性接触镜是治疗疾病进展期的另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配戴软性接触镜后上皮病变会迅速消失,症状立即缓解。由于治疗性接触镜有许多并发症,如微生物性角膜炎,因此应权衡利弊,慎重使用。
    其他局部用药无效或效果甚微。特别是碘苷 (idoxuridine,IDU)可产生上皮下瘢痕,应列为禁忌药。Nesburn等局部使用三氟胸苷治疗4例TSPK患者的6只眼,有5只眼症状改善,但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比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组所需时间明显延长。
    目前,对TSPK尚无特异性疗法,但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多在治疗后2~3天起效。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使用0.1%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或0.5%泼尼松龙(prednisolone),5次/d,连续5天。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虽然本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法反应良好,但要注意长期用药的潜在副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软性治疗性接触镜也有助于症状的缓解。角膜上皮刮除术对本病无效,因为本病常可迅速复发。抗微生物药或抗病毒药对角膜病变无治疗作用。

预后

预后:视力预后良好。

预防

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